加快實現黑龍江糧食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11項“互聯網+糧食”行動正在積極推進中。到2020年,通過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建成縱向上聯國家糧食局、下通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橫向與中省直相關部門信息共享,覆蓋省、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大型糧油加工企業的實用安全、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全省糧食動態信息系統。目前,黑龍江糧食交易市場搭建了電子交易、信息、融資和倉儲物流等個服務平臺,發展注冊會員2260家、組織糧食交易會456場次,成交糧食2039萬噸、成交金額600多億元、資金結算量1211億元。
美元快付
實行“互聯網+信息服務”。建立基于大數據支持的市場信息分析和省、市、縣、企業的四級市場信息監測系統,通過采集、整理、分析、發布糧食供求、市場價格和糧食物流信息,更加真實有效地為政府、企業、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服務。
實行“互聯網+糧食營銷”。以糧食交易所建設為載體,改變傳統、分散、封閉的糧食市場營銷模式,開展電子訂單交易、電子中遠期現貨交易、網絡化電子商務等現代糧食市場營銷模式。以糧食現貨競價交易和掛牌交易為核心,有機融合糧食收儲加工、物流配送、融資服務、營銷網絡、市場客戶等糧食流通資源,采用統一競價成交、資金結算、實物交收。行情實時顯示的交易方式,吸納農戶、合作社、經紀人和經營企業通過網絡入市交易,減少中間環節,增加農民收入。
實行“互聯網+物流服務”。結合現有糧食交易平臺系統、糧食動態信息系統以及大型企業物流網絡系統,采集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部門的基礎物流信息,建立統一采集指標、統一編碼規則、統一傳輸格式、統一接口規范、統一追溯規程的全國和區域糧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形成物流信息化服務體系,提升糧食物流信息監管和共享水平,提高糧食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實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利用已有信息基礎設施,依托省政府和省糧食局門戶網站,形成統一完整、安全可靠、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糧食流通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及時發布國家糧食購銷政策和黑龍江糧食流通工作進展情況;規范各類許可事項的網上辦理,利用互聯網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方便各類經營主體取得合法資質,入市開展經營。
實行“互聯網+宏觀調控”。依托糧情基礎信息采集平臺、糧情監測預警平臺,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糧油市場監測信息的實時匯聚和動態更新、對短期糧食價格走勢的動態監測預警和對糧食應急網點信息的動態管理。
實行“互聯網+智慧糧庫”。在倉儲設施專項調查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庫存糧食識別代碼全覆蓋,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軟件技術、傳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手段,建設具有開放性、可擴展性的糧油倉儲業務管理體系,實現倉儲業務管理的規范化、信息化。逐步實現庫存糧食識別代碼關聯信息自動化采集,賦予庫存糧食唯一的“身份標識”,實現糧食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
實行“互聯網+糧食加工”。運用互聯網數據庫等技術,建立健全糧油加工業監測運行分析系統,對糧油加工企業生產能力、運行狀況、產品營銷、品牌建設、利稅水平進行系統分析研究,及時了解掌握企業生產運行情況,提高糧油加工行業運行分析研判和信息發布等服務能力和水平,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促進加工企業加快發展。
實行“互聯網+質量監測”。建立全省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信息預警系統、檢查管理信息系統和糧食質量檢驗監測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庫存糧食質量安全檢查管理信息系統;強化層級監管,提升糧食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和規范化水平。
實行“互聯網+財務管理”。建設“高效、便捷、安全、穩定”覆蓋全省以及國有糧食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互聯平臺,促進信息資源共享。建立起規范、統一、高效的糧食會計核算電子信息數據處理與交互,全面準確反映企業和單位的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完善財務監督功能,實現重要財務指標智能分析,提升糧食財務信息評價能力和科學決策水平。
實行“互聯網+監督檢查”。建設糧食監督檢查信息系統,有序推進省與市、縣之間的信息共享,實現各級糧食監督檢查工作信息化和管理智能化,提升糧食流通監管能力。實現對糧油庫存數量、質量、儲存安全情況的動態監管。開發糧油庫存檢查管理信息系統,提高庫存檢查工作效率和水平。
實行“互聯網+軍供管理”。加快軍糧供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軍糧供應管理系統,提升軍糧供應信息統計分析能力,增強軍糧供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