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發文規定取消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批準,同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國務院決定取消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批準等7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食品藥品行政審批事項》的通知。
“原來是只允許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的藥品批發企業或取得《開展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確認件》的物流企業開展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藥品質量管理把控能力較強,易于監管,但是限制了第三方藥品物流的壯大,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在藥品儲配方面可選擇的企業較少。這次取消第三方物流審批,有利于促進第三方藥品物流業的發展,提高藥品物流效率。但是由于各種技術上的限制,短期來看能夠開展藥品物流的企業不會井噴。”醫藥行業觀察員逄海鵬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說道。
快遞業蠢蠢欲動
第三方物流是指為公司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的外部供應商。自2006年以后,國內部分省份的藥監部門以“代儲”“代運”的名義為第三方藥品物流打開了大門。
四川省醫藥商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長山曾公開表示,“醫藥流通企業選擇第三方醫藥物流是順勢之舉”。作為醫藥流通企業,選擇第三方醫藥物流,把醫藥商品的倉儲、養護、出庫、配送外包給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可以節省儲運費用。一個醫藥流通企業,節省下來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全國13000家醫藥流通企業,每年可節省200億元低水平重復投入,整個醫藥物流行業的盈利能力至少翻一番。
事實上,早在10年前,原國家藥監局就開展藥品第三方物流的試點工作,但是一直進展緩慢。
此前,各省都是以《開展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確認件》批復的方式,只允許少量企業開展藥品第三方物流業務試點工作,直到此次徹底放開行政審批。
截至2014年底,全國取得由省級藥監部門核發的開展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確認件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有123家,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藥品經營企業。其實快遞企業也早就瞄準了藥品物流。
但是目前也只有位于內蒙古、甘肅、寧夏的中國郵政、順豐速運以及UPS位于杭州的蕭山國際機場物流公司獲得進入醫藥物流市場的資質。
而順豐早在2014年初就正式成立專門的事業部專注于醫藥物流領域,目前已經實現“倉干配”一體化。但目前順豐的醫藥冷運干線仍僅限于廣州-廈門-上海線。
就連近年來退出中國快遞市場的DHL,近期也高調宣布繼續加大投資中國的醫藥物流領域,希望在潛力巨大的醫藥第三方物流占據一席之地。
在DHL看來,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以及醫療需求快速增長的影響下,冷鏈物流在新興市場的發展機會廣泛。
高成本門檻低渠道滲透
“目前取消行政資格審批并不意味著全面放開,醫藥物流仍有各種規范,后續也會有相應的細則出臺。”胖海鵬說道。
醫藥物流運輸的門檻包括藥品的分揀、儲存和運輸的溫度等都需要有嚴格的控制,這會考驗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的專業能力和經濟實力。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醫療管理研究中心曹健向記者介紹,第三方藥品物流只是運輸藥品,仍然需要運輸過程符合GSP認證要求。對于一般的膠囊、口服類藥品的運輸并沒有過多的要求,但是特殊藥的藥品運輸需要冷凍、保鮮。“一個外行企業想要建立一個全程的冷鏈運輸仍需要較高的成本投。”
據介紹,GSP認證一次性投入總額超過100億元,每年還要投入維護費用100億元以上。
“完善的藥品流通行業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具有高人力資本以及固定資產的特點,更重要的是行業毛利潤極低,凈利潤最高也只有2%-3%。”醫藥投資并購俱樂部吳林(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除了對企業自身的高實力要求,想要進入藥品物流行業還面臨著原有行業巨頭的擠壓。
吳林提出,“國藥集團、上海醫藥(601607)集團、華潤醫藥集團、九州通(600998)醫藥集團是目前在藥品物流行業有著絕對優勢的藥品經營企業,他們自身就有著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統,以及各省、地區的龍頭物流平臺,格局已經相對穩定,外行企業在短時間內很難打破僵局”。
曹健也表示,對于大的藥品批發商來說,他們在自己的核心市場都建有完善的物流體系,除非是在較為偏遠或市場規模較小的地方才會選擇與第三方物流合作,快遞企業可開施展的空間相對有限。
2015年5月15日,上海醫藥公司與京東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處方藥線上銷售及線下配送、打造醫藥電子商務和移動醫療的生態系統以及非處方藥、醫療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
上海醫藥就此表示,本次合作將有利于公司迅速把握處方藥電商的市場機遇,在流量導入、IT系統、物流體系方面,快速建立市場競爭優勢。
也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這一合作模式很難復制,“能夠說服傳統醫藥企業讓出自己的資源優勢絕非易事,快遞企業與醫藥企業的合作盈利分配也很關鍵”。
網絡售藥打開新市場
“快遞企業目前最大的優勢就是利用點對點的網絡體系,配合醫藥電商的物流配送需求。取消第三方藥品物流審批,對于醫藥電商來說也是一個大利好,增加了B2C網上藥店選擇物流企業的范圍。一旦未來處方藥對互聯網開放,這方面的市場也將會更大。”曹健說道。
隨著醫藥電商的崛起,自建物流成為藥品經營企業的發展重點,但是自建物流對醫藥電商來說,不僅前期需要燒錢,實際運營成本相對偏高也是一個問題,藥品第三方物流就成了不二選擇。
有業內人士分析,一旦網售處方藥放開,由于減少中間環節,市場規模達1萬億元的處方藥將有30%轉投線上。
面對如此誘人的蛋糕,傳統醫藥企業都已經開始布局。
國內醫藥物流巨頭企業九州通醫藥集團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青松在2015年介紹,集團已將公司物流部門單獨列出來,成立了獨立的物流公司,除承接集團自身的醫藥物流配送業務外,還承接第三方的醫藥物流業務。
據悉,目前九州通的上游供貨商已經將近5600家,下游客戶達到7000余家,全國的省級大型醫藥物流中心達到23個,地市級醫藥物流中心也有32個,終端配送點達到400多個。
不過,與國內快遞行業“龍頭”順豐相比,九州通則處于劣勢。目前順豐的營業網點已經將近8000余家,覆蓋全國31個省市、直轄市;每天的倉庫單日出庫條數超過6萬條。除了陸路運輸之外,順豐還有專機運輸,在整個運輸網絡中裝載GPS與GIS貨物定位系統。
吳林認為,隨著網絡售藥市場的發展,藥品第三方物流,尤其是快遞企業將會有越來越大的可開拓市場,但這一發展過程仍然較為緩慢,預計五年內仍不會對行業造成大的沖擊。